夏,在北京、开封等地就学的焦作、沁阳、温县、孟州、修武、武陟及济源籍学生董希舜、武怀让等,借暑期返乡之机联络学界、工商界爱国团体,宣讲五四运动,呼吁“科学、民主”,宣传抵制日货,进一步扩大了五四运动影响,推动了民众反帝爱国运动。 1920年 4月,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由开封迁回焦作。学校前身为焦作路矿学堂,系1909年3月由英商福公司依照《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出资创办。 同年《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在焦作广泛流传,宣传科学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文化迅速传播。 1921年 夏,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改为福中矿务大学。秋,该校预科班学生为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主政治掀起罢考风。 1922年 4月,道清铁路焦作机务工人成立工人俱乐部。这是焦作最早成立的工人组织。 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派共产党员童昌荣任道清铁路特派员,到焦作指导铁路工人运动。筹办工人夜校,筹建工人组织,组织工人争取结社、集会、福利、教育等权利。 9月,道清铁路机务、行车工人发起成立道清铁路工人俱乐部。 1923年 京汉铁路总工会举行全路同盟罢工。同日晚,道清铁路工会召开工人大会宣布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同情罢工。 2月,道清铁路工人秦梦虎、江田(江振中)经贺道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焦作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4年 12月,全国铁路总工会派佘立亚到焦作,任道清铁路特派员并着手回复道清铁路工会。 7月下旬,焦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成立,罗思危任书记,刘昌炎、王则鹏、杨天然任委员,党员总数8人,隶属中共北方区委。同时成立共青团焦作特别支部,杨天然任书记。8月初,冯金堂、崔长永、关永福、林壮志、李鸣秋等一批工人积极分子入团。10月转为中共党员, 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将焦作煤矿罢工列为全国几次著名罢工之一,并热情称赞焦作等地的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 1926年 3月中旬,国民军第二军败退西北,直系军阀吴佩孚重返河南。吴部杜汉三师进驻焦作地区。杜公开取缔国民党党部,解散煤矿、铁路工会及农协组织,禁止学运,焦作党组织转入秘密状态。 4月,中共焦作地位为培养农运干部,派共产党员关永福到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27年 1月,由上海返乡的孟县(今孟州市)籍共产党员刘锡五联络进步青年马启明、马维俊等,以孟县庙底为中心,发动了有数千名农民参加的大规模抗捐税斗争。 2月,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进入焦作地区。英商福公司外籍职员撤往天津。煤矿停产,后大部分矿井被淹。工人被大批解雇,仅余勤杂人员100余人。焦作煤矿工会恢复,朱钧臣任会长,荣学文、刘克生、许继伦、秦化甫任副会长。 5月中旬,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战争。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由陕入豫同奉军作战。 1928年 2月至4月,中共河南省委、团河南省委遭破坏。之后,中共焦作市委委员秦丞基,党员曹凌波、李刚中、李德福等先后被捕。阎延弼撤离,焦作党员转入秘密斗争。 1929年 2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团委干部张逸光到焦作任中共焦作市委书记。同时,重建共青团焦作市委,张逸光兼任书记。 1931年 4月,福中矿务大学经河南省委政府批准改为私立焦作工学院。增设土木系。1932年8月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 1933年 1月,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委员会成立(12月改为河南省委)。4月和5月,省工委先后派组织部长刘晋、巡视员李新民到焦作一带巡视工作,恢复、开展党的活动。5月,李新民指示许子善、张方来、李凤岚组建中共焦作临时中心县委,王凤梧任书记,许子善、张方来李凤岚任委员,辖焦作、济源、沁阳、武陟等地党组织,隶属中共河南省工委。 1934年 3月,共产党员李跃先(李常青)受党组织派遣到焦作中学高中部任教,以教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4月,中共焦作中心县委重新成立,李跃先任书记,辖焦作、武陟等地党组织,隶属河南省委,同时成立中共焦作区委,张方来任书记,李凤岚、陈荻罗任委员,受河南省委和焦作中心县委双重领导。 1936年 11月,日军进犯绥东。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焦作工学院与昂张张清琏率学生代表亲赴抗日前线慰劳爱国将士。12月,焦作工学院学生深入矿区、街市,为抗日将士募捐。焦作工人、商人、学生、市民捐款580余元,汇交《大公报》购买物品慰劳前方将士。 7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影响下,焦作和孟县、温县、修武、博爱、武陟、沁阳、济源等县民众积极建立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众抗敌后援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抗日救亡工作队等,踊跃拖入康斯救亡运动。 8月,焦作工学院迁往陕西西安。11月假陕西省立高中复课。1938年3月因日军轰炸频繁再迁甘肃天水。1939年7月与流亡陕西的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学院,9月迁至陕西固城复课。 9月上学,中共河南省委成立。中旬,省委派张萃中(张海峰)到焦作重建中共豫北工委,张萃中任书记,刘聚奎、程明升任委员,辖新乡、辉县、获嘉、修武、武陟、博爱、沁阳、济源等县党组织。 10月,根据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北方局得河南省委同意将河南以北地区党组织划归北方局领导。11月,朱瑞代表北方局在焦作成立中共晋冀鲁豫省工作委员会,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联络处训练部”,张萃中任书记,王卓如、薛迅任委员,辖豫北、鲁西(未接上关系)、直南、晋南(未建立起来)4个特区。 1938年 2月中旬,日军十四师团分两路进攻豫北。国民党军队抵抗不支,节节败退。17日,新乡失守。国民党蒋在珍部新八师炸毁黄河铁桥,阻日军于黄河之北。日军沿道清线西犯,18日陷修武,19日陷焦作,20日至 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七团进驻沁阳西北部打击日军,帮助发展地方抗日武装。沁北地区出现抗日高潮。 1939年 2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共晋豫边委、太南特委改为中共晋豫地委、太南地委。1940年初,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中共晋豫地委、太南地委升格为中共晋豫区委、太南区委。 10月,中共修武、博爱、武陟中心县委在隐蔽环境下,以博爱柏山党员骨干为基础,重新成立抗日武装——修武、博爱、武陟县大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李达九任队长,崔章任指导员。 12月,阎锡山在山西制造“十二月事变”,调集大批兵力进攻抗日部队,袭击抗日政权,屠杀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掀起抗战以来第一次反共高潮。晋豫边局势急剧恶化,焦作等地党的活动更加困难。 1940年 4月上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中共晋豫区委、太南区委合并组成中共晋豫区委,聂真任书记,辖7个地委,统一领导界南地下党活动,同月,中共晋豫区委撤销中共修武博爱、武陟中心县委,改建中共晋豫区第二地委(又称修武地委),米光华任书记。 12月,焦作煤矿矿业多清理,恢复三十九号井并易名为饭田坑。经排水、整修巷道、加强开拓,1943年7月少量出煤。1944年7月因断水层出水再度淹井,9月因恢复无望放弃。 1941年 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国民党溃退至黄河南岸。晋南、晋豫边地区全部沦陷。 1944年 2月,华北日军集中兵力南犯。驻焦作等地日军被迫收缩防线,扩编伪军,守备、攻击力量明显减弱。太岳、太行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9月下旬,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二团、七团在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指挥下和三八五旅十三团配合下,在博爱县北部山区横扫玄坛庙、小底、柏山等日伪据点,博爱山区从此无敌踪。 3月,太行区第四专署撤销焦作市,改设焦作县,辖3个区。同时,中共太行区第四地委、太行区第四专署成立中共焦作县委、焦作县人民政府,史宏泉任县委书记,张华任县长。 6月,焦作和修武、博爱县广泛开展护麦保粮斗争。 1949年 1月,中共焦作县委进一步开展诉苦翻身运动。全县52个行政村先后有680人参加大会诉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