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有一支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的部队,即八分区第七团。因该团前身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七团,所以群众习惯称其为“决七团”。该团诞生于1937年11月下旬,其最早前身为山西壶关县抗日自卫队,后改番号为“晋东南游击第一支队”,曾参加百团大战,袭击长治日军飞机场,后在平顺县参加反扫荡斗争。1943年9月29日,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成立后,决七团和二团(129师新1旅第2团)为八分区基干团。
成立太行八分区、八专署是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太行山南部(简称太南)以陵川、林县为中心地区,曾是国民党第24集团军的防区。该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下辖第27军(驻陵川地区)、第40军(驻林县地区)、新5军(驻临淇地区),共2万余人。1943年4月下旬,该部在日军华北方面军的大举进攻下不战而溃。新5军军长孙殿英和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先后率部(部分)投敌,进而配合日军攻打未投降的该集团军部队,迫使这些部队退出太南地区。 为打击日伪军在太南地区扩张的企图,收复失地,八路军第129师于1943年8月18日发起历时9天的林南战役,消灭日伪军7000余名,收复失地80余万平方公里,为开辟豫北太南新解放区奠定了基础。为此,太行军区决定成立太行八分区,司令员黄新友、政委江明(江是有)。9月12日,决七团(团长郭本银)奉命由山西武乡县白家窑出发,经黎城、平顺、壶关进入陵川县黄松背地区集结待命。9月28日,决七团七连奇袭陵川夺火镇,捣毁伪区公所,毙敌30余名,缴获长短枪20余支。9月30日,决七团一连、七连冒雨行军30余公里,奔袭晋城县柳树口镇,出其不意摸进伪军大院,全歼伪军1个连、俘敌60余名,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35支,活捉叛徒、汉奸周朝汉。10月初,一连拔除张路口据点,歼敌2个班。决七团打下双庙据点后,协同团一个连击溃伪兴亚巡抚军一个连的增援。至此,决七团控制了陵川南部、晋城东部及与河南交界的山口地区,初步打开了局面,站住了脚。部队驻晋城张路口、薛里、大驼和井弯等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历史上盛产煤、铁的晋城、陵川和号称“豫北江南”的沁(阳)博(爱)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寇的摧残蹂躏下,成为土匪横行、百业凋零的人间地狱。百姓背井离乡、饥寒交迫,激发了决七团指战员的阶级仇、民族恨,决心赶走日寇,重建家园。该团指战员深入群众访贫问苦,拿出口粮小米、黑豆送给老乡,自己吃野菜,并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10月10日,该团一连袭击了博爱玄坛庙据点,歼灭伪清化警备中队和区公所,毙伤敌30余名、俘中队长以下60余人,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70余支、战马3匹。10月12日,四连袭击道清铁路百间房车站。 决七团突然出现在沁(阳)博(爱)平原及道清铁路两侧,惩处汉奸恶霸,打击日伪部队,大长了敌战区老百姓的志气。12月中旬,该团一连掩护晋东县机关在郭背村开展工作时,日伪军两个连分别由大峰头和府城袭来,企图合围抗日县政府。当大峰头一股敌人窜至郭背村口时, 一连长龚建有率部迎敌,当场毙敌20余名,完成掩护任务,使县政府机关安全转移,受到上级表扬。 1944年3月初,决七团四连一排在陵川西河底一带发动群众,宿营马庄村。一天中午,100余名日伪军来此抢粮,另有10余名日军自村东突然进村。在此危急时刻,一排战士端着刺刀与日军搏斗,连续捅倒六七个日军,其余日军被赶出村外。此时,自村北又扑来两个排的伪军,一排战士依托房院打退伪军3次进攻,坚持到黄昏。日伪军死伤20余名,拖着尸体窜回附城据点。4月,四连在博爱南洞村打了一次伏击战。当时伪军一个连由博爱城到玄坛庙换防,行进至寨豁以北南洞村附近时,遭到四连三排的伏击,死伤40余名,其余仓皇逃窜。5月初,该团四连、七连各一个排袭击辉县吴村伪军据点,歼灭伪军一个排。 经过春夏的战斗,日伪军被迫撤出博爱、修武和沁阳靠山地区的一些据点。为保卫麦收、打击抢粮之敌,决七团乘胜向博爱、修武平原地区发展。5月,先后攻克辉县吴村、修武恩村(今属焦作市)、焦作冯封等据点。7月1日,一连奇袭晋城揽车据点,歼敌50余名,缴获各种枪30余支、战马4匹。10月3日夜,决七团在友邻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向博爱汉高城至柏山公路沿线据点发起进攻,连克据点10余处,歼灭伪83团4个连、伪清化保安联队1个连,打死伪军40余名、俘300余名,缴获82炮1门、轻机枪12挺、长短枪250余支、战马6匹。此次战斗切断了焦作之敌与沁阳间的联系,为八路军越过道清铁路、挺进沁河两岸创造了有利条件。11月下旬,该团在晋城下川村,以平顺县区干队和壶关县新兵组成第5连。此时,决七团辖第1、4、5、7、9连。12月8日,决七团派出小分队攻入道清铁路柏山火车站,活捉伪军7名,缴步枪9支,小分队无一损伤。决七团在开辟八分区的斗争中,依靠群众,主动出击,打击日伪,拔除据点,同二团一道完成开辟八分区的任务,建立了陵川、陵高、晋东、沁博、修辉、修武等抗日民主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