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市老促会赴外地学习考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报告

    2016-6-20 10:21|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8498| 评论: 0

    摘要: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老区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最近市老促会组织博爱、修武两县老促会和博爱县寨豁乡、孝敬镇的有关领导以及寨豁村、齐村、江旁庄村的支部书记等一行16人,由会长张明亮 ...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老区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最近市老促会组织博爱、修武两县老促会和博爱县寨豁乡、孝敬镇的有关领导以及寨豁村、齐村、江旁庄村的支部书记等一行16人,由会长张明亮带队,赴江苏常熟市(县级市)、湖北黄石市(地级市)、湖南吉首市(县级市)等地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了学习和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收获颇大,不仅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而且进一步增强我们促进全市老区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这次共考察了常熟市、黄石市、吉首市三个市的9个乡镇、15个村、7个专业合作社及示范园区。通过与当地有关部门及乡村干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和实地考察,共同感到这三个地方都有一些好的经验,而且各有千秋。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造出适合本地特点的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他们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常熟市兴办村级合作农场

    江苏省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十分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常熟市从2013年开始首先在农业上探索出了一种增加集体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合作农场。按照常熟市两办文件定义,所谓村级合作农场,是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集体经济占主导,农民自愿参股,联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其成员可以是农民,也可以是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村级合作农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根据章程规定明确成员权利和义务,实行股份合作制。到目前全市已挂牌成立村级合作农场62家,经营土地面积超过12.65万亩,2015年经营总收入超过2.98亿元。常熟市虞山镇勤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有限,为了解决土地细碎化经营的难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村级财力,创办成立了常熟市首家村级合作农场——常熟市勤川合作农场。勤川合作农场以江苏勤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熟市勤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常熟市勤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3000多亩,又联结虞山镇东联、中泾等7个村30多个种田大户的5300多亩土地,共种植优质水稻8300亩。采取农资、农药统一供配,农产品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利益共同体,依托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加工生产真空优质精包装大米。特别是在销售环节上,根据用户需要,采用2.5公斤、5公斤、10公斤等系列真空包装,实行上门配送服务。农场以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生产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2015年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收入290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路径。

    海虞镇虞盛合作农场则是三个村抱团建立起来的合作农场,它是在常熟市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联结区域内三个村采用“大户+基地+合作社”的形式,形成1.2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型合作农场。大户是原有的粮食种植大户,基地是三个村各自建立的自主经营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烘干、仓储,大米加工和销售,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三个村通过合作农场,各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

    (二)黄石市试行股份合作制   

    湖北省也是较早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省份之一。2008年省两办就印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该省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探索出的主要经营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而且是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据了解目前全省仅进行试点的村就达到531个,其中不少村已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典型。黄石市阳新县蔡贤村,原本是一个山区贫困村。在市、县老促会的帮助下,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出发,确定了以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项目。主导产业确定后,村委会经过研究,决定由村集体牵头,于2012年挂牌成立了“桑蚕产业股份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 “农户+基地+加工厂”的形式,由村里筹资控股,以500元为一股,动员村民自愿参股,当时就有50多名村民认购。村民蔡克农花1000元认购了两股几个月下来就分到150元红利之后他追加再投入10000元,成为该合作社的股东“大户”。他种3亩桑林,桑苗由合作社提供,蚕茧再由合作社保底收购, 春夏秋可养三季,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由于种桑养蚕不需要很多体力劳动,老年人也可以加入劳作。如我们了解到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一年也可以增收3000多元。合作社办了一个蚕茧加工厂,将蚕茧加工成丝,再制成蚕丝被。由于货真价实,产品一问世就被抢购一空。他们又用桑葚开发了养生保健酒,用蚕屎开发了蚕砂枕,桑叶制成保健茶,效益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壮大。全村养蚕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加工收入达到6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30多万元。目前该村已栽种优质大叶桑树3200多亩。昔日的荒山坡地,如今栽满了桑树,村里新建的钢架房里摆满了蚕架,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阳新县村级集体经济先进村”。

    (三)吉首市发展 “红色股份”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发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匮乏,使村级党组织无力为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无力兴办公益事业,无力救助困难群众这种现实情况使他们认识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巩固和完善双重经营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2012年市委研究决定,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农经局牵头,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红色股份”试点。“红色股份”是指吉首市成立一家农业开发总公司,各村级组织创办全资子公司(红色公司)作为发展村公益事业的实体,代表村级组织采取资金、土地入股或其他入股形式,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吉首市隘口村,按照“红色股份”试点要求成立的红色子公司,优化整合资金40万元全部入股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出资20万元参股合作社茶叶加工厂项目,占股16.67%;另外20万元参股合作社开发的隘口村600亩茶叶基地项目,占出资额9%。村集体按照占股比例参与分红,其中分红的60%作为股本金再次投入到合作社,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40%的分红投入公益事业。几年来,隘口村通过“红色股份”,增加集体收入近20万元。村集体利用“红色股份”红利帮扶贫困党员、修桥补路、帮助科技示范户发展产业等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2015年,村集体利用本年度分红资金为2个组的49户村民引山泉水到家门口,结束了饮水肩挑背驮的历史。

    二、基本经验

    江苏常熟市的村合作农场,湖北黄石市的股份合作制,湖南吉首市的红色股份,都是在推进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同时也是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中农村公益事业投入资金不足和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而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概括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委政府重视,支持鼓励发展。

    这是三个地方的共同特点之一,特别是江苏省起步较早,力度大。该省2010年就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常抓不懈。常熟市2013年初,专门制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村级合作农场发展的意见》,文件规定了村办合作农场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组建程序、经营机制等。明确提出以村级集体经济为主导,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成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湖北省也同样如此,该省2008年印发了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在全省作出安排部署。黄石市阳新县在贯彻落实省两办文件中结合实际,于2012年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具体政策措施。要求财政、粮食、林业、水产等部门发挥各自作用,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方式,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吉首市出台的《关于开展村级组织“红色股份”试点工作意见》中明确了市委组织部、市农经局、财政局、扶贫办、村党支部以及合作社等有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并对各单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因地制宜选项,健全经营机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首要的任务是选准发展项目,健全经营机制。几个地方还有一条共同经验,就是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选择经营项目。常熟市始终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渔则渔、宜商则商”的发展思路,根据区域优势布局主导产业,打造海虞、虞山、尚湖、辛庄“西部优质粮食产业带”; 以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中心,提升沿锡太线沙家浜、古里、支塘、辛庄“南部高效水产示范带”;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中心,提升沿虞东公路董浜、碧溪、梅李为主体的“东部高效蔬菜园艺带”。从而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黄石市阳新县蔡贤村从2005年开始探索致富道路,做过菜牛养殖、网箱养鱼、香芋种植等,但都不成功。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后深刻认识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主导产业选的不准,缺乏必要的经营机制。后经过多番考擦,最终决定以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植桑养蚕。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坚持“产、供、加、销”同步推进,在抓植桑养蚕的同时,着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开发出了桑叶茶,保健酒,保健枕,蚕丝被等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了桑蚕养殖区域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格局,从而一举摆脱贫困,用一个产业带动了一个村致富。

    湖北大冶市的上冯村5年前还是一个偏僻的山区贫困村。他们不甘落后,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美丽乡村和全面休闲时代来临的大好机遇,利用山区环境优美和本村古宅、古树、古祠、古庙、古井、古墓、古道、古沟渠、古碾等资源,选择发展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将本村打造成“九古奇村”。他们穿山引水,在山凹中开发出一汪碧绿湖水,又先后引进资金近8000万元,整修道路,整治村容,一举将该村打造成为“黄石最美乡村”,2015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湘西黄金茶原产于苗族边疆隘口关,素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吉首市“红色股份”试点开始以来,隘口村积极发挥传统优势,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次改建茶叶加工厂,开发茶叶系列产品,把种茶、采茶、茶叶加工作为主导产业,为隘口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找到了一条好门路。

    (三)培育典型示范,政策措施引导。

    在创新探索中,这几个地方都是通过开展试点、典型示范、宣传推广、逐步推开的。常熟市坚持稳中求进和边摸索边实践边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先行试点,典型示范,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和扩大,并通过总结首批试点经验,来带动面上发展。如他们总结推广的勤丰合作农场的经验,吸引了周边很多乡村和组织前来参观学习,辐射带动了周围许多村办农场的健康发展。吉首市通过“红色股份”的试点带动,短短三年时间合作社数量比2012年增长四倍,逐步形成了柑橘、茶叶、花卉苗木、特种养殖、药材、蔬菜六大主导产业。黄石市在发展股份合作制中,重点培养了蔡贤村、上冯村、南山村等一批先进典型,然后用这些村的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发展。这些试点村既是当地的典型,也是当地的亮点,其中不少村在省市和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多次被宣传、介绍经验,成为全国各地学习借鉴的榜样。

    在政策措施引导方面,常熟市规定凡自主经营水稻面积超过1000亩,林果、蔬菜、水产面积超过500亩的村级合作农场,市财政每年每亩补助50元;对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村级合作农场每年奖励10万元。黄石市阳新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全县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前10名和集体经济增速前10名,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在深化农村改革中,他们结合当前新形势、新要求,不断用创新的理念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常熟市在发展村级合作农场过程中积极引导产业融合,第一产业通过村合作农场,大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二产业,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第三产业借势美丽乡村建设做优做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采摘农业,培育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旅游亮点,挖掘农业田园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度假旅游功能,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电商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常熟市虞山镇中泾村利用耕地连片优势,先后投入2100万元建设20万平方米连栋标准大棚,建成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并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佳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0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发出火龙果、甜樱桃、蝴蝶兰、玫瑰花、黄鳝苗等40多种热销农产品。他们一方面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技术专家驻村指导科学种植,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另一方面引进10多名大学生、近百名果蔬种植能手,带领农民科学种田,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使得该村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去年,村级可用财力达到7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

    湖北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传播革命星火的地方,先后诞生了红三军团、红十二军、红八军,共和国的318名开国将帅曾在这里留下过革命足迹。他们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优势,建立了环山红色旅游线路,建立了南山革命博物馆。同时以红色资源为依托进行了一场“绿色革命”,立足荒山资源制定了“山上种油茶、山腰养牛羊、山下栽楠竹”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他们在网上推介自己的红色旅游景点,推介这里的散养猪、散养鸡,推介这里的5000亩油茶,3500亩楠竹。先后接纳全国各地旅游团队150多个,游客达1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还解决了3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坚持多主体共赢的理念。江苏常熟市用开放、共享的理念,多个村抱团发展,实现农户、大户、村集体、合作社多主体共赢湖北黄石南山村、上冯村注重利用生态资源,推进人文与环境、红色+绿色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这些例子都充分体现了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三、几点建议

    学习考察结束后学习考察组的同志结合我市老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市老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外地特别是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有的甚至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基层干部有为难情绪,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工作不力等。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外地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一次专门会议。会议内容:一是组织学习财政部下发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二是学习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三是部署安排 “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二)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老区村级集体经济进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找出工作差距,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老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议每个县都选择1-2个村作为试点,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和亮点。参照外地经验,对这些试点村,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建议市里将随组考察的博爱县孝敬镇齐村、寨豁乡寨豁村、修武县城关镇江旁庄村三个村作为市里试点,由市有关部门和市老促会共同指导帮助。主要帮助他们选准发展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制定实现富民强村的发展目标,用他们的发展经验影响和带动周边村的发展,从而促进全市老区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五)建议将这项工作纳入市委农办、市财政局的工作议程,形成新的工作机制,逐步在全市农村推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