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Portal
  • 老区简介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开
  • 调查研究
  • 工作交流
  • 红色记忆
  • 老区人物
  • 老区风光
  • 站内检索:

    退休女工自筹资金建设修武县革命老区纪念馆

    2021-11-22 09:32| 发布者: laoquw| 查看: 1739| 评论: 0

    摘要: 位于晋豫交界的南太行山革命老区,在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众多的传奇故事。从1922年6月起,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就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铁路和矿山上,派遣共产党员童昌荣为道清铁路特派 ...

           位于晋豫交界的南太行山革命老区,在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着众多的传奇故事。从1922年6月起,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就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铁路和矿山上,派遣共产党员童昌荣为道清铁路特派员长驻焦作,领导修武县焦作镇的工人运动,指导焦作煤矿工人开展大罢工,建立了修武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焦作支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春,党组织在位于南太行山区修武县的大东村建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八路军道清抗日游击队,在大东村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批准的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修武县南太行山区成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抗战高潮,涌现出了抗日英雄黄新友、支前模范鲍栾英、献身革命的张春贵等一大批让敌闻风丧胆的英雄人物。还有从这里走出去的淮海战役特级战斗英雄赵法英、建立抗美援朝“打不跨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李雪三等英雄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南太行山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修武县先后12000多名子弟参军入伍,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有800多名英雄儿女、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

      这些英雄模范和红色事迹被一个退休女矿工牢记于心,念念不忘。她矢志要做传承红色基因的践行者,要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让子孙后代都记住革命江山来之不易。这个退休女矿工就是修武县革命老区纪念馆馆长——崔相芝。

    一群“娘子军”的创业史

      说起修武县风光秀丽的云台山大家都知道,就在太行山系云台山水和青龙峡之间,有一座山峰叫花坪山,前些年,很少有人到这座山上去。因为山上除了青石就是荆棘,没有一条可以上山的路。现在,去云台山旅游的人,从青云大道上路过,隔着七八里远就能看见一座雄伟的建筑在花坪山顶巍然耸立,这就是已经远近闻名的修武县革命老区纪念馆,纪念馆坐北向南,从外形看酷似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一进门就是宏伟的毛主席汉白玉雕像,展板分内围和外围两个板块,外围板块展现的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内围板块展现的是修武县革命斗争史和修武县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整个馆室气势恢宏,主次分明,板面精致,史料详实。这个纪念馆是民间群众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并且建设这座纪念馆的是一群娘子军。这群娘子军的领头人是现已58岁的煤矿退休女工崔相芝女士。

      崔相芝生于河南滑县,工作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她从小就经常听母亲讲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在焦作工作期间又听到了很多新中国建立前后的革命故事和历史知识,尤其是和冯营矿毗邻的太行山革命老区的英勇故事。这些红色故事常常让她激动不已,久而久之她萌生出了“建一座纪念馆,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搜集、陈列出来,让大家学习、传承”的念头。退休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

      一次偶然的机会,崔相芝了解到,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一所野战医院曾经设在修武县七贤镇佐眼村,距离佐眼村不远的大花坪山顶上,就是战地医院的前沿防护哨所在地。她就和好友马小玉、翁晓红等人商量,想在大花坪山顶上建一个“革命老区纪念馆”。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说干就干!从2006年开始,他们承租了花坪山三百多亩荒山,开始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梦想。当时大花坪山就是一座荒山,要路没路,要水没水,要电没电,而且她们没有人,没有钱,怎么办?

      崔相芝说:“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在她的带领下,一群“红色娘子军”披荆斩棘,上了大花坪山,开始在山顶安营扎寨,挖石起土。凭着肩挑手提、攀爬运送、一块块砖石上山了!一担担灰沙上山了!水管架上了!电网接通了!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听说要在山上建设老区纪念馆,都赶来当义工,从建筑材料到米面粮油,大家能凑一砖是一砖,能捐一瓦是一瓦。

      凭借着刀砍斧劈,她们愣是在荆棘丛中开出了盘山公路;靠着肩扛手提把所需的建筑材料一点点的运送上山,日久为功,渐渐的荒山顶上通了水电,大花坪山顶一座宏伟建筑拔地而起。靠着大家的红色信仰,经历了12个春夏秋冬,纪念馆终于建成了!在这期间,崔相芝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她们边建设边绿化,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植20000多棵松树、柏树,种植3000多棵桃树、苹果、杏树、核桃、山楂、柿子、樱桃、冬枣等果树。她们用坚定的信念,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用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和汗水,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山,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红色教育基地。

    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花坪山上建设革命老区纪念馆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闻讯后,也积极响应到革命老区纪念馆参观瞻仰。2019年9月9日上午,中国焦作修武革命老区纪念馆开馆两周年暨纪念毛主席逝世43周年座谈会在修武县革命老区纪念馆召开。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王明富(毛主席警卫中队指导员),梁志义(毛主席警卫中队文化教员,万里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厅级),孙振发(毛主席警卫中队指导员),马金发(毛主席警卫中队指导员),张学全(中办警卫局巡视员),侯桂珍(人民大会堂118厅,毛主席办公处服务员),张正午(毛主席警卫保管员),刘纪春(毛主席警卫员),高风(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组组长,研究员)。葛纪谦(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等领导、嘉宾及革命老区纪念馆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干部学院张海宇教授主持。革命老纪念馆发起人崔相芝在座谈会上言语恳切,介绍建设纪念馆的艰难创建历程,说到动情处,泪流满面,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时年90岁高龄曾担任毛主席贴身警卫的王明富老先生的讲话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王明富在讲话中指出,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今天。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时代的强音,中华民族的心声,这是爱我中华、强我中华奋勇向前,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他为人类美好未来点亮了一盏光照四海的明灯。这也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和平繁荣的一脉相承。王明富讲到,在崔相芝女士的带领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一群退休女工把一座荒山打造成了一座绿色美好的新景点。成为学伟人、敬伟人,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美好场所,成了从民间到政府,从局部到全局,由精神到物质,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具有爱国情怀的美丽山庄,塑造成美满幸福不断攀登走向更加辉煌新时代、新征程的典型。来自北京曾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逐一发言,分别回顾了在主席身边亲历的一段段故事,深切缅怀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立下的不朽功勋。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了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敬与怀念。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谆谆教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总要求,新时代继续为党和国家建设做贡献。座谈会结束后,曾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一行人员来到革命老区纪念馆,一起缅怀致敬革命先烈。“毛主席,我是您的警卫刘纪春,我来看您老人家来了”;“主席,我是侯桂珍,您还记得我吗”;“主席,我是孙春发”,“我是马金发”,“我是张正午”,“我是…”,“我们都来看您老人家了……”,在革命老区纪念馆毛主席坐像前,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刘纪春一行神情凝重,说着说着,声音开始呜咽。过来瞻仰的群众看到此情此景也禁不住为之动容。2019年9月9日下午,中国修武大花坪山上,曾在毛主席身边多年的工作人员来到大花坪山上的革命老区纪念馆,在毛主席像前,集体三鞠躬,分别向毛主席诉说怀念和崇敬之情,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毛泽东主席逝世43周年的无尽思念。随后,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参观了革命老区纪念馆,在一幅幅中国革命发展的画卷面前,静静地看着,细细的品味。修武县革命老区的先烈故事也让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对革命老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参观结束前,刘纪春一行面对党旗,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不断迈向新征程,取得新的更伟大的胜利。

      在修武县这座民间筹资建立的革命老区纪念馆里,正中间位置是毛主席的坐像,两侧是毛主席的简历。其他内容分内围外围两个板块,在纪念馆四周的设计上,又分四个板块,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到开国大典,脉络清晰的贯穿着中国革命整个历程,参观者宛如重温了一次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成功的艰难历程。幸福来之不易,吃水当念挖井人。在内围板块中,是修武县当地的革命先烈,作为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往西翻过山头就是山西,大家还都还记得革命战争时代鸡毛信的故事就来源于这里。为了推翻旧社会,老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正是因为幸福来之不易,老区的群众在信念上一直传承着红色革命基因。很多人不会忘记,纪念馆落成开馆那天,三里五村的群众来了,革命后代来了,县里乡里的许多老领导,退伍老兵来了,村里的文艺队来了,书法家、新闻媒体也来了,当宣布开馆后,群众自发来到毛主席像前,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庄严的歌声在大花坪山上飘荡着,没有指挥,没有彩排,大家不约而同手持菊花,对着毛主席像,唱着那首动人心魄的歌曲,那一刻,很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虽然是来自老区不同年龄甚至互不相认识的人,但他们的心都是相通的,当时那场景,那氛围感动着很多很多的人……开馆后,一批又一批群众自发来到馆里学习参观,从开始分散的群众到后来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焦作老兵等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党日活动,又有外地的学习团队纷纷赶来学习,接受红色教育。

      纪念馆在发起人崔相芝的带领下,为了让荒山变青山,大家齐心协力,坚持在种树季节,绿化荒山,累计种植松树、柏树、核桃、樱桃、梨、杏、苹、冬枣等各类树苗24000多棵。今年,一些果树已经开花结果,再过几年,华坪山将成为真正的花果山,实现教育基地红色绿色两条路径并行前进,昔日的荒山正在逐渐变成绿水青山。当得知这座耗资500多万元建成的革命老区纪念馆,竟然是一名退休女工率领一群“红色娘子军”,自筹资金,靠肩扛手提运送材料建起来的!河南日报记者多次联系,并到山上采访,最终拍摄成专题纪录片《民间红人》。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今日消费周刊社、ZAKER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民间红人》发布后,产生强烈反响,点击量已经破亿。专题纪录片开播时这样介绍:这是一部平凡人的史诗,他们隐秘而伟大,就算只是茫茫人海中的路人甲,也用尽一生去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小事见真情,平凡知英雄。他们应该被看见,值得被看见。在众多的留言中,看到了观众的共鸣。网友自然依旧留言:看的泪目了好几次,被坚守所感动。葵花籽成瘾留言: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的人仅仅为了一个信念就献出了一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的平凡事迹里或许就隐藏着中国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秘密。玉宇无尘埃留言:这群妇女同志真的伟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真的伟大。含希君留言:好想哭啊呜呜呜,我为拥有这些先辈而骄傲,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一个崇拜英雄的国家必然坚不可摧。顾影无眠留言:感谢制作,这个片子让我了解了从未曾了解的人和事,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向他们致敬!……随着前来研学参观人员的增多,让纪念馆人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修武县革命老区纪念馆在建设发展中得到了焦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修武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展资金的瓶颈、运作管理的瓶颈都是面临的迫切问题。今年的暴雨形成了山洪,冲毁了通往纪念馆的道路。以崔相芝馆长为首的纪念馆人忙着自救,维修道路,完善配套。但大家的努力和纪念馆的发展要求无法匹配,为了更进一步发挥革命老区纪念馆的红色传承作用,革命老区纪念馆下一步的发展迫切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

      (焦作市老促会 修武县革命老区纪念馆)

    返回顶部